校本研修学习材料——“说课标说教材”再认识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作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之一,早已经纳入了学校教务处的常规工作,通过此项活动,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一步熟悉了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有效使用教材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切实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区教研室即将开展“细说目标”展评活动。为了更好地配合区教研室开展此项工作,学校决定利用十月份开展35周岁及以下教师“说课标说教材”(说单元或专题)活动,作为区“细说目标”展评活动前期的学习与准备,以期带动所有学科教师更加关注“课标”、“用好教材教”,对老师们有所帮助。基于此,我们现就“说课标说教材”(说单元或专题)活动再做学习与思考,
一、再认识
1.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从各科课程标准的确立,到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
能力和价值观,需要经过四次转化和建构。每一次转化都是既遵循上一层级的标准要求,又是一次创新性的建构。可以说四次转化和建构就是四次创新活动。

这四次转化和建构都是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不断的创新和具体化,
在这四次转化中,教师的转化和建构是关键,学生的转化和建构是目的。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扎到课本里,就像走进了一片森林,不知道整个森林有多大,离出口还有多远,路在什么地方。如果在飞机上看就很清楚。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研究课标就好比出发前先研究地图,或者在低飞的飞机上看森林、看城市,整体面貌和路径就非常清楚了。特别是在目前“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更需要研究课程标准。课本是树冠,课标是树干;课本是儿子,课标是母亲。一母生九子,儿子的面貌不同,但基因是一样的。
3.通过说课标说教材活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
4.通过“三级建模”构建高效教学模式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只有适合本校本人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5.说课是对一篇课文(一节教材)或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说明,是对课程目标和教材的分析,更多的是谈教学设计,说明设计意图,是基于课标、学情等要素,是微观层面上的。而“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在中观层面(一个单元、一个专题)和宏观层面(一册书、一个学段),角度不同、高度不同。
“说教材”活动并不代替说课,可把“说教材”的成果运用到“说课”的过程中。(比如本学期区教研室组织的“细说目标”活动)
二、变化与发展
“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是以演讲的形式,用知识树说明一个学段或一册书、或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提出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以往说一册教材和说一个单元的评价标准都一样,不利于深化这项活动,和老师的备课与教学联系也不够密切。为了更贴近实际的单元备课,演讲顺序由原来的“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改为“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原来的“说教材编写特点”没有了,增加了对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和课时分配,要逐篇文章或逐节教材(不是一课时)的说明教学目标和达成策略(这部分要展开说,占的分值比重也加大)。在评价部分增加了“知识技能及考查方法”“学科素养与评价方法”;课程资源开发部分增加了“本单元课外拓展活动设计,如: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具体的评价标准看后边附件《中小学说一个单元教材演讲评价标准》。
三、说教材和说课的区别
方式
|
说课标说教材
|
说课
|
联系
|
不同点
|
对象
|
教材、目标、教学
|
一节课的设计
|
将说教材的对象趋于微型,更贴近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说到单元。
|
目的
|
强化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整合使用,为备课做准备
|
强化教学理念在一节课设计的体现,是备课的提升
|
将说教材的理念与课堂理念、课堂的目标贴近,将整合成果带进课堂。
|
方法
|
吃透课标、教材、精心设计
|
从备课出发,指向上课,说理解、说分析、说设计、说流程、说反思
|
找出说教材与说课的近似点,进行串联、融合。
|
意义
|
宏观、整体
|
微观、理念使用
|
说教材的成果最终要落实到课堂,要为实现高效教学服务。
|
四、本学期“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简单说明
1.此项工作预计在开学第七周——第九周进行,请35周岁及以下教师提前做好准备。
2.请老师们准备“说单元”或“说专题”内容,评价标准参见《中小学说一个单元教材演讲评价标准》。
3.本着负责、尊重的态度,请35周岁及以下教师积极准备,切忌抄袭或沿用曾用的ppt;请各位评委老师以及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来,认真聆听,互取所长,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同时为青年教师做好榜样示范作用。
|